经方派倪海厦脉诊-浮,沉,迟,数脉
脉诊归纳
当病在表的时候,大家看,这个脉浮。整个经方里面,张仲景用经方。整个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里面,他用四种脉。是为主要的脉。
第一个就是浮。那有浮,就有沉嘛。那有迟,就有数。以后大家会看到很多的条辨,它会告诉你脉迟,脉沉,脉很多东西。那,还有很多其它的脉。脉弦啦。先不要去管它。张仲景主要表述了四个脉,就在这儿。
浮,沉,迟,数。
浮呢,跟数,这两个脉呢,是阳。沉、迟呢,是阴。哈,是阴脉。这是一开始的一个基本的概念。
那浮脉的定义是什么? 我在介绍《针灸》的时候,都有介绍过。你手轻轻地摸到皮肤上,就摸到脉,那就是浮脉。轻轻地摸到皮肤上面,就可以摸到脉。这就叫做浮脉。不要压它。指头跟它完全是刚碰到的。就叫做浮脉。
那如果是你重按到骨边,沉啦。所以,这两个脉是以部位,位置来说,来形容它的位置。那,迟和数,就以它的速度来决定,来决定它是迟还是数。有的脉跳得很慢,一息几下,先不要管。那脉,按下去,“老师,他的脉为什么跳那么慢? 我的脉跳得比较快。”他的脉跳得很慢。为什么他的脉跳得很快? 一个迟,一个数。以这四个做,这个是速度,这个是位置,来做阴阳脉的一个基本上的概念。
当你有这个概念的时候,初病的时候,一个人刚开始得到病,太阳症的时候,得到病,如果你的脉出现浮,后面跟到是大,跟到是动,跟到是滑脉,跟到是数脉,这些呢,都是属于阳脉。但是,以浮作一个基准。那如果说,原来的脉,刚开始生病的脉呢,是这个脉。结果呢,后来呢,这个脉改变了。逐渐改变成为涩脉,脉会比较涩,比较微,比较涩,比较微呢,比较弱,脉没有力量,哈,比较弱,同时呢,比较弦。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本来是阳脉,比较大,慢慢呢,变成阴脉。变成阴脉。阳本来很好啊,既有病,刚开始有病,慢慢慢慢变成阴脉的时候,代表病在进。哈,病在进。所谓病在进,就是变坏,越来越坏哈。越来越严重。这是一个概念。还有呢,如果你反过来,病人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哈,他的脉呢,是沉,沉脉。跟到呢,是很涩,很微,微小的脉,很弱的脉,哈,很弦的脉。这些,以后大家在念《金匮》、《伤寒》都会读到。那你以沉为主,刚开始你看看这个病人,一得到病的时候,就是这个脉。然后呢,脉改变了。逐渐改变呢,变成浮,大,滑,数,哈。那动得很强。这几种脉,由阴脉变成阳脉。这是病在退却。哈,退却。这是我们从脉上面可以知道。那,这种是一个所谓定性的,定能脉。就是说,一般的常态。所以,诸位,在治疗病人的时候,如果你刚开始摸到是浮脉,吃了你的药以后,结果呢,越来越涩,越微弱,越弦,吃坏了,病越来越深。
那,如果说,“老师,既然这样子的话,那,怎么,你刚刚讲的四个脉,浮,沉,还有一个那个,迟,数。”正常的人呢,不浮不沉,不迟不数,是常脉。哈,这样子想。这个是我把脉简单整理一下给大家。正常的人呢,不管是春夏秋冬,你摸他的脉的时候,轻轻,我们摸脉的时候,先轻轻摸皮肤。一摸,摸不到脉,就不是浮脉哈。稍微按下去,可以摸到脉了。不是浮,也不沉。沉就是按到骨边才摸得到脉。哈,那就是在中间。也不迟,也不数,这是正常人。
诸位不要先去看那个《难经》里面说,啊,这个,那个寸关尺啊,那个什么心啊,小肠。先不要去管它。张仲景没有分那么细哈。张仲景不需要了。病都解决了,还要那么细? 对不对? 浮沉就够了。处方就开完了。因为我们还有望、闻、问嘛。尤其张仲景很会望诊。对不对? 很会望诊。所以,他不会去强调那么多。
现在外面很多,诸位可能听到,很多,有些地方的中医,啊,一出来的时候,一摸脉,什么都不要,病人是不要讲话,一摸脉什么都通通讲得一清二楚。这种是下工。开处方的时候,一开出来,七、八十味药。一个病人,七、八十味药。结果,一个病都治不好。
张仲景不赞成这样子。说那不是中医。那是巧匠。就是玩一些技巧,巧匠,不是真正的中医的精髓。我们看再重的病,也不会去那种,哈,这种,不需要。哈。这是我给诸位一个基本的概念。
那基本上,对脉的一个诊断,张仲景认为说,简单地讲,就是,我们把它归纳简单一点哈。张仲景呢,认为,阳有病,不可以看到阴脉。有病呢,任何的病,有病呢,一定要看到阳脉。当见阳脉 。
所以,很多人说,看《伤寒论》不好看懂,其实,《伤寒论》很明白啊。张仲景写得很清楚啊,我看到是很清楚啊。待会儿,我慢慢介绍过来,大家就知道了。所以说,当你有这个脉基本的概念,我慢慢会再重复讲哈,跟诸位讲,你就不会弄错了。